您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综合资讯 > 国内资讯

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六年 给我们带来什么?

时间:2018-05-15 来源:安徽日报
分享到:


2012年起,在国家财政部、环保部指导下,皖浙两省开展了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两轮试点,每轮试点为期3年,涉及上游的黄山市、宣城市绩溪县和下游的杭州市淳安县。这是国内首次探索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。

 4月12日,由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编制的《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绩效评估报告(2012-2017)》通过专家评审。该报告显示,试点实施以来,新安江上游水质为优,连年达到补偿标准,并带动下游水质与上游水质变化趋势保持一致。

【保护理念】

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

——从被动保护到主动保护,从政府推动到全民参与,保护生态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

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启动伊始,我省就把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作为建设生态强省的“一号工程”,并在市县政府分类考核中,把黄山单独作为四类地区,加大生态环保、现代服务业等考核权重,引导支持黄山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,促进新安江流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。

“这一决策,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,坚定了我们保护生态的信心和决心。”黄山市主要负责同志介绍,该市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契机,把生态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,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。

目前,仅新安江水质监测断面就由8个扩展到44个,监测项目扩大到10项,实现上游地区水质实时在线监测和分析,提升了水质监测预警能力。

试点以来,黄山市关停了170多家污染企业,90多家工业企业陆续搬迁至循环经济园,优化升级项目510多个。黄山市环保局副局长鲁海宁说,近3年来,该市共否定外来投资项目180个,投资总规模达160亿元。流域内6个省级工业园区均通过规划环评,循环经济园实现供热、脱盐、治污“三集中”。

从2015年起,黄山市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农药“零差价”集中配送和有机肥推广,实现村级农药集中配送覆盖率80%、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率60%以上,有机肥销售量较试点前增长16.75倍。 2016年7月,位于新安江源头的休宁县流口镇流口村探索建立了“垃圾兑换超市”,激发了农村基层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。目前,该市已推广建立24个“垃圾兑换超市”。

据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局长聂伟平介绍,该市建立健全了志愿服务、社会监督、投诉热线、有奖举报、媒体曝光、河长包保、村规民约等七项工作机制,组建75支志愿者队伍,常年开展“保护母亲河”志愿行动。根据复旦大学开展的一项社会公众调查问卷统计结果,黄山市基层群众对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政策知晓率为95.69%。

【实践路径】

良好生态环境是普惠民生福祉

——从末端治理到源头保护,从项目推动到制度保护,建立新安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

试点以来,黄山市投入资金120.6亿元,推进新安江综合治理,实施了农村面源污染、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、工业点源污染整治、生态修复工程、能力建设等项目225个。其中,试点资金35.8亿元,放大效应为3.35倍。

几年来,黄山市在新安江主要干支流整治提升30个关键节点,建立生态护岸65公里,取缔河道采砂场104个,疏浚河道58.2公里,建设湿地413万平方米,铺设截污管网68公里;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/日,平均处理率达93%;取缔养鱼网箱6379只,面积37.2万平方米;完成禁养区内124家畜禽养殖场的关闭或搬迁。

“建立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的长效机制,是保护新安江一江清水的重点和难点。 ”聂伟平告诉记者,黄山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“三大革命”,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推行村级保洁和河道打捞社会化管理,聘用农村保洁员2791名,成立16支河道打捞队,建立600多条干支流河道打捞和覆盖全流域68个乡镇的垃圾处理体系,初步建立农村垃圾“组收集、村集中、乡镇处置”的长效机制,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80%。

黄山市还完成了新安江干支流102个入河排放口截污改造,实施97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,完成农村改水改厕23万户,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0%以上。目前,该市计划投入近7亿元,推进覆盖全市的农村污水、垃圾治理两个PPP项目,实现投资、建设、运维一体化,促进流域环境治理着力从“重建设”向“重运营”转变。 试点推进中,上下游建立跨省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,建立联席会议、联合监测、汛期联合打捞、应急联动、工作信息网络共享、流域沿线污染企业联合执法等机制,统筹推进全流域联防联控,水环境保护合力逐渐形成。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、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绩效评估专家组组长郭怀诚认为,与第一轮试点相比,第二轮体现了水质标准和补助资金“双提高”,呈现出从末端治理向源头保护、从项目推动向制度保护、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“三个转变”。

【发展方式】

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

——从生态资源到生态资本,从保护“包袱”到发展财富,上下游合力打造绿色发展之路

近日,文化和旅游部发出《2018年春季假日旅游指南》。根据《指南》预测,黄山等10个城市是人们跨省市出游意愿最强的旅游目的地。

“良好的生态环境,是黄山市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支撑。”环保部环境规划院杨文杰博士说,两轮试点期间,黄山市实施植树造林、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,新增林地、草地4.126平方公里,新安江上游流域的自然生态景观占比达85%以上。

浙江省环境科学院环境咨询中心主任助理、高级工程师曹利江认为,上游地区一直不计代价保护新安江,更难能可贵的是,黄山市把“包袱”变为财富,积极探索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,并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,推动了全流域的均衡发展、绿色发展、和谐发展。

近年来,黄山市结合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,创新性推进生态脱贫、旅游脱贫工程,在实施退耕还林项目以及天然林保护、公益林管护、护林防火等用工岗位招聘时,优先安排符合退耕条件的贫困村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户,仅村级保洁公益性岗位就解决了近3000农村人口就业问题。同时,引导群众发展有机茶等精致农业,推广泉水养鱼、覆盆子种植等特色产业扶贫模式,发展农家乐、农事体验、乡村休闲等乡村生态旅游新业态,使绿色产业成为上游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撑。目前,黄山市三产结构比例由试点前的11.4∶46.3∶42.3调整至9.8∶39.0∶51.2,服务业从业人员超过常住人口的四分之一。

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安江保护与建设,安徽省政府与国开行签订了200亿元的融资战略协议,专项用于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。黄山市与国开行、国开证券等共同发起新安江绿色发展基金,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,促进流域内产业转型和生态经济发展。 曹利江建议,上下游地区可以建立常态化补偿机制为目标,在产业输出、生态旅游、基础设施建设、人才培训等方面务实合作,构建“黄杭生态文明创建共同体”,联手打造山水相济、人文共美的新安江生态经济示范区。




北京沃特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777号    客服热线:010-85763025
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北口水利综合楼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E-mail:szy@sinowbs.org Copyright ©2012-2024 All rights Reserved

微信扫一扫

水务论坛公众微信

关注有惊喜